Skip to content
田源硕环保科普网
Menu
  • 首页
  • 生态旅游
  • 低碳环保
  • 环境修复
  • 能源治理
  • 废气处理
  • 仪表仪器
Menu

绿色围脖的启示

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

3046公里。这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周的长度。近日,一片欢呼声中,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完成合龙,这条世界最长的“绿色围脖”终于织完。

超过25%。这是截至2023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最新数据。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,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。

两个数字,标注两项“世界之最”。把沙漠围起来,让国土绿起来,从中看出中国人治沙有多拼、中国人植绿有多行。

拼的背后是决心。从空中俯瞰,“绿进沙退”的奇迹正在上演。奇迹不会从天降,靠的是人努力,百折不挠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干劲。

从茫茫荒原“一棵松”到百万亩人工林海,背后是塞罕坝人吃黑莜面、喝冰雪水、睡地窨子,“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,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”的付出。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不足3%提高到70%以上,背后是柴草搭个地窝铺就睡、支口锅烧水泡馍当饭吃,“沙漠不退人不退,草木不活人不走”的坚守。

广袤大地上,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。绿与黄的抗衡,也是精神的对垒。一代接着一代干,创造了绿色奇迹,也构筑了精神高地。

行的背后是智慧。荒漠化治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,解决这一“世界性难题”,需要中国智慧。

给“死亡之海”“锁边”,本身就是一项创举,实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,唯有科学治沙。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就恢复植被、涵养水源;远些的地方则“种太阳”,以光伏治沙;再远的地方,中国治沙“魔方”草方格派上了用场……苦苦探索规律,结合实际创造,才有了绿意的延伸、希望的升腾。

放眼神州大地,种一棵活一棵、造一片成一片,这是因地制宜换来的“效率”;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,这是系统观念带来的“协调”;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空气常新,这是久久为功得到的“成果”……有科学理论指引,有科学方法保障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步履铿锵。

时任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,被“中国人上下一心治理环境的奉献精神”所打动,他说,“中国有太多像塞罕坝一样的故事”。

何止是塞罕坝,又何止是生态环保。

从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、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,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、高速公路网,再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、社会保障体系、医疗卫生体系……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,无不凝结着“人民的智慧、人民的探索、人民的创造”。

习总指出:“只要是我们看准了的、认定了的事情,坚定信心、下决心干,就没有干不成的。”

定力和底气,来自对时与势的深刻把握;力量和信心,来自人民这一最坚实依托。

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,“新征程上,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”。

标签: 生态旅游学试题及答案 、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计划书 、 全域旅游的意义和作用 、 旅游项目开发方案 、 国内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

推荐文章

  • 英伟达为阿联酋的区域 AI 天气预报提供支持
  • 全自动多介质深井水除泥沙过滤器水处理多介质过滤器
  • 股份制改造完成山东省环科院争做山东国资环保第一股
  • 攀钢冶材公司石灰窑烟气脱硝项目投运
  • 深潜183进化183共生丨中建环能荣膺2024年度水业技术影响力企业
  • 升级让服务更有温度宇通环卫新品暨智慧管家发布会举办
  • AOT 紫外线光催化氧化消毒设备
  • 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次公示
  • 农林废弃物变身零碳能源 试验田里种出能源植物
  • 向海借风 绿电兴冀

分类

  • 生态旅游
  • 低碳环保
  • 环境修复
  • 能源治理
  • 废气处理
  • 仪表仪器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5 焦作市田源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| 豫ICP备2023023722号-15